当前所在位置: 威尼斯人官网 > 威尼斯人官网新闻信息 > 公司新闻
完美电竞官网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,我国汽车行业无序竞争问题突出,需要整治市场乱象,规范竞争秩序。
2.新能源车市场乱象的根源在于高额补贴,导致产能迅速堆积,产能质量低下,以及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现象。
3.然而,三大汽车央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5%,在投资总额中占比超70%,引发对央企大举反攻新能源车产业的担忧。
4.为治理乱象,需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,如调整政策导向,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,以及加强汽车市场的价格监测、行业自律和舆论引导。
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的快速崛起,从来就不是市场的自然发育,而是大剂量、连续使用政策猛药的结果。因此,“乱象”这个锅不能让市场背。
3月29日举行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,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对新能源车的“市场乱象”重磅发声。
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,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,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。不仅短期内造成行业利润下降,长期下去,还将影响技术创新、产品的质量安全,削弱产业的竞争力。
将着力整治市场乱象,规范竞争秩序,维护公平的竞争。加强汽车市场的价格监测、行业自律、舆论引导,严格市场监管,严格查处技术标准不达标、质量安全不过关的产品,守牢质量安全底线,规范招商引资。按照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,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。
是怎样的“市场乱象”引爆了发改委的冲天怒气?“市场乱象”的根源又在哪里?
舆论集中关注发改委对“市场乱象”的怒火中烧,却忽视了国资委的言简意赅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“百人会论坛”上表示:下一步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,提高产业集中度。
新能源车市场狠狠“卷”了三年,殃及池鱼。三大汽车央企(一汽集团、东风汽车、长安汽车)被卷得,终于绷不住了。
“老大哥”中国一汽2024年整车销量320万辆,同比下滑约5%,还在可接受的“有序下降”范围内。但是,营收同比下滑11.2%,足足少了699.3亿元,相当“无序”。
全年卖了268万辆的长安汽车尚未公布全年业绩,截至第三年季度,营收同比增长2.54%,但归母净利润为35.8亿元,同比大幅下滑63.78%。利润跌到了膝盖。
东风集团的痛点和大哥、二哥正好相反。189.59万辆的销量,同比下降9.2%。但营收和利润表现还可以。营收同比增长6.93%,录得利润0.58亿元,账面上实现了扭亏为盈。5000多亿的总资产,赚了点零头。
汽车央企三巨头的销量、营收、利润成了“不可能三角”。天残地缺,同病相怜。
央企的日子不好过,地方国企更是朝不保夕的风中凌乱。2024年,上汽、广汽“双雄”成“双熊”,都是利润同比下降80%以上的“脚背斩”。北汽也没好到哪儿去,归母净利润为9.56亿元,同比下降68.5%。
这群资产上千亿的庞然巨物,被新能源车企的“新贵”逼到了墙角。主管部门岂能坐视不理?国资委搬出了“战略性重组”,真动手,那就是大洗牌。轻则资产搬家伤筋动骨,重则招牌不保灰飞烟灭。
主管宏观产业政策的发改委也算“半个婆婆”,也得痛定思痛有所表示。大力扶持新能源车产业政策启动十余年,怎么就出现了“市场乱象”的棘手局面。
“市场乱象”先得看看这是怎样的市场。2014年,是真正意义的“中国新能源车产业”元年。政策发力,新能源汽车补贴扩大到私人购车市场。一副政策猛药,药效立竿见影。当年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00%。
最最最高的补贴,催生出全球增速最最最快的市场。从此新能源车高歌猛进,成为令人瞩目的“新增长点”。
其实,这个“新增长点”的提法就值得推敲了。汽车消费增长当然是经济的新增长点,却和新能源车无关。中国汽车消费最旺盛的时期,恰恰是2003—2013年“前新能源车时代”。这期间,中国汽车年销量从439万辆增加到2198万辆,足足翻了4倍。
大力发展新能源车的政策发力后,汽车消费不增反降。2014年到2024年,中国汽车销量从2349万辆增至3143万辆,拢共增长了800万辆,年均增长5.6%。新能源车崛起十年的汽车消费增长仅为“前新能源车时代”的一半。显然,汽车消费并没有因新能源车的横空出世提速,谈何“新增长点”?
新能源车的快速增长,没有带动汽车消费的真实增长,而是吃了增量吃存量,挤掉了油车的市场份额。
新能源车的年销量从2014年的7万辆出头,增长到2024年的1286万辆,年均增长120万辆。这意味着新能源车的增量,不仅吃掉了汽车消费增长总盘子的80万辆,还要挤兑将近40万辆的存量。饶是汽车国企家大业大,也经不起如此凶猛的竞争。
而且,这场汽车“新旧势力”之间的竞争,并不是市场竞争,而是政策竞争。新能源车既没有制造成本的优势,也没有显著的体验提高。政策倾斜的上下其手,才是新能源车的占领市场的制胜之道。
“造一辆贴两辆”的大额补贴为新能源车的送温暖还不够,还要政策歧视“拉偏架”。对油车市场冲击最大的,莫过于一二线城市对油车限牌的歧视政策。油车的牌照比车贵,电车的牌照免费拿。油车的牌照要排队摇号“拼人品”,电车牌照立等可取。一二线城市是汽车消费的主力市场,如此明显的政策歧视,汽车消费的市场天平能不被带歪吗?
乱象出现在市场,根源却是政策用力过猛。直接冲击了油车的市场份额,也造成了新能源车产业产能堆积过快过多的“内伤”。“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”“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”“安全质量”等等“乱象”,皆由此而来的。
高额补贴的政策红利,对新能源车产能迅速堆积的“长尾效应”,被大大低估了。早期的高额补贴导致新能源车产能快速堆积,并没有因为补贴退坡消退。2017年补贴退坡后,新能源车的产能扩张不退反进。
2017年,新能源汽车领域共有70多个项目,投资金额超4000多亿元,规划年产能达到1200多万台。
2018年新能源汽车领域,共有近40个项目,投资近4000亿元,规划年产能近700多万台。
吃补贴上产能好理解。补贴退坡,怎么还是大上快上呢?因为不上不行。失去了补贴输血,新能源车企的盈利能力瘸腿。身子板弱的车企或主动或被动退出了一部分。但是,剩下的“强者”要活下去,只能指望产能扩大的规模效应。摊薄成本、增加现金流,只能走上扩产能的不归路。
新能源车企有扩产能的动力,地方政府有帮助车企扩产能的能力,双方一拍即合。地方政府青睐新能源车产业,也是政策导向的结果。一方面是“腾笼换鸟”限制许多传统产业的发展,另一方面“产业升级”需要刷政绩。
因此,地方政府产业扶持的方向选择有限,新能源车产业就是数不多的香饽饽。地方政府有钱的出钱,产业基金、厂房投资不遗余力地“筑巢引凤”。没钱的出力,政府出面打开地方金融机构的水管,不就有钱了吗?地方政府一通操作猛如虎。两年8000亿、2000万台车的产能,就这么硬生生被拔出来了。
既然出钱出力了,少不了扶上马再送一程。“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”应运而生。“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”的主要受益者是地方国企或地方国资背景的车企。
比如广汽旗下的埃安,靠广东省出租车市场的半壁江山,过上几年好日子,成为近年来唯一在新能源车销售榜单排名靠前的正统国企。可是,地方政府手头的公共资源也是有限的,用完了也就没了。2024年,广汽埃安的销售增长戛然而止,进入了“阵痛期”。即便现在新能源车卷价格,拼的是“下沉市场”,“出租车车型”也是排不上号的。
这就是产能迅速扩张的另一个后遗症——催肥催出来的产能质量低下。叠加“地方保护”的遮遮掩掩,产品质量、安全隐患的“乱象”难以避免。
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的快速崛起,从来就不是市场的自然发育,而是大剂量、连续使用政策猛药的结果。因此,“乱象”这个锅不能让市场背。所谓“市场乱象”,其实是市场在为高额补贴埋单。
至于三大央企的脱困之策,颇可玩味。有政府官员称:在投资布局方面,2024年三大汽车央企新能源汽车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5%,在投资总额中占比超70%”。
“打不过就加入”可以理解完美电竞app下载,但是央企在新能源车产业的大举反攻,会是又一轮产能扩张的高潮?新能源车产业对创新能力、精细化管理的高要求,是这些老大国企所长吗?过了好几年紧日子的三大央企,庞大的投资从何而来,投资收益有保障吗?
我们的团队人数
我们服务过多少企业
我们服务过多少家庭
我们设计了多少方案